赶的说文解字解释
赶
gǎn走部 部 10画 U+8D76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三反切巨言反頁碼第144頁,第7行,第1字述
舉尾走也。從走干聲。
段注本
白话解释
赶,兽、畜翘着尾巴奔跑。字形采用“走”作边旁,采用“干”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晚出,始見於楷書。《說文》無「趕」字,多見於元、明、清之小說、戲曲。明代字書梅膺祚《字彙‧走部》:「趕,追也。」又張自烈《正字通‧走部》:「趕,追也。同赶。」本義為從後面追趕。《說文‧走部》:「舉尾也。从走、干聲。」本義是翹起尾巴跑。二字本非一字異體,明代已將「趕」字簡省為「赶」,與《說文》的「赶」字混而為一,大陸用作「趕」的規範字。「走」古代本是「跑」的意思,從走表示跑步、趕路;從旱,表示音讀,是不示義的聲符。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走部

楷書
附检字
舉尾走也。从走干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