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的说文解字解释
豚
tún豚部 部 11画 U+8C5A
大徐本
卷别卷九下反切徒魂切頁碼第317頁,第2字續丁孫
𢄉
異體𧱯、𧱮
小豕也。从彖省,象形。从又持肉,以給祠祀。凡豚之屬皆从豚。
豚
異體𧱔
篆文从𠕎、豕。
附注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从篆文作豚。」按:甲骨文從豕、從肉,金文增「又」。《說文》正篆與金文同,小篆省作「豚」,與甲文同。
小徐本
卷别卷十八反切徒昆反頁碼第785頁,第5行,第1字述
小豕也。從㣇省,象形。從又持肉,以給祠祀也。凡豚之屬,皆從豚。
鍇注臣鍇曰:「《禮》豚曰腯肥。」
反切………頁碼第785頁,第6行,第1字述
篆文從肉、豕。
段注本
卷别卷九下反切徒䰟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1825頁,第1字許惟賢第797頁,第9字
小豕也。
段注《方言》。豬,其子或謂之豚。或謂之豯。
从古文豕。
段注各本作从㣇省象形五字。非也。今正。
从又持肉。以給祠祀也。
段注凡祭宗廟之禮。豕曰剛鬛。豚曰腯肥。又,手也。徒䰟切。十三部。
凡𢄉之屬皆从𢄉。
段注各本𢄉作豚。誤。今正。
篆文从肉豕。
段注上古文。此小篆也。亦以上附二之例。不入豚於《豕部》附以古文𢄉者,以有从𢄉之𧲝則不得不立《此部》首也。《爾雅音義》曰:籒文作豚。《玉篇》亦曰:豚者,籒文。皆誤。恐學者惑焉。故箸於此。
白话解释
豚,小猪。字形采用省略了“口”的“彖”作边旁,象形。采用“又”作边旁,像一手持肉,以便祭祀。所有与豚相关的字,都采用 “豚”作边旁。豚,篆文字形采用“肉、豕”会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左像肉,右像豬,組成豬肉的樣子。金文加一隻手在右邊,表示是可以徒手抓的豬。戰國文字一個從金文來;一個左從「肉」,右從「豕」。《說文》所錄古文從金文、戰國文字來;篆文從肉、豕。表示豬肉可供祭祀。隸書從肉、彖。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字形演变

甲1945(甲)

前3.31.1(甲)

師友2.207(甲)

士上卣(金)西周早期

亞豚作父乙鼎(金)西周早期

說文‧豚部

說文篆文

睡.日甲80背(隸)秦

老子甲後407(隸)西漢

一號墓竹簡5(隸)西漢

長沙砂子塘西漢墓木封泥匣(隸)西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