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虡的说文解字解释

虡的说文解字解释

虍部 部 13画 U+8661

虍部

13画

U+8661

其呂切

𧇽,鐻,𧆾

大徐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其呂切頁碼155頁,第16

𧇽

𧇽鐘鼓之柎也。飾爲猛獸,从虍,異象其下足。

鐻𧇽或从金豦聲。

𧆾

異體

𧆾篆文𧇽省。

小徐本

卷别卷九反切求許反頁碼394頁,第5行,第3

𧆾鍾鼓之柎也,飾爲猛獸。從虍、異,象形其下足。

鍇注臣鍇曰:「柎,足。《周禮》:『梓人爲簨𧇽,天下之大獸五,臝者、羽者、鱗者以爲簨𧇽。』注:臝:虎豹,淺毛之屬;羽,鳥屬;鱗,龍蛇屬。」

反切………頁碼394頁,第7行,第1

𧇽或從金、豦。

鍇注臣鍇按:賈誼《過秦篇》曰:「銷鍾鐻以爲金人十二。」又,《山海經》曰:「以鐻貫耳。」則耳環屬也。

反切………頁碼395頁,第1行,第1

篆文𧇽

段注本

卷别卷五上反切其呂切古音第五部頁碼837頁,第1許惟賢371頁,第4

𧆾𡔷之柎也。

段注《木部》曰:柎,咢足也。《靈臺》,有瞽傳皆曰:植者曰虡。橫者曰栒。《考工記》曰:《梓人》爲𥯗虡。

飾爲猛獸。

段注《梓人》曰:臝屬恆有力而不能走。其聲大而宏。若是者以爲鐘虡。按𡔷虡當亦象臝屬也。戴氏《考工記圖》曰:虡所以負𥯗。非以臝者羽者爲虡下之跗也。引《西京賦》。洪鐘萬鈞。猛虡趪趪。負筍業而餘怒。乃奮翅而騰驤。薛注云:當筍下爲㒳飛獸以背負。張揖注《上林賦》曰:𧇽獸重百二十萬斤。以俠鐘旁。俠同夾。此可見𧇽制。師古改其注云以縣鐘。則昧於古制矣。《廣韵》引《埤倉》。鐻,樂器。以夾鐘。削木爲之。與張注同。今本《廣韵》作形似夾鐘則非矣。又考《上林賦》擽飛虡。《廣韵》引正作𧇽。張揖曰:飛𧇽,天上神獸。鹿頭龍身。是長卿謂𧇽爲神獸。許謂栒虡字飾以猛獸。說不同也。

从虍𢌿。象形。

段注𢌿各本作異。非。今正。謂篆之中體象猛獸之狀。非𢌿畀二字也。形字鉉本無。非是。

其下足。

段注謂丌也。丌者,下基也。𧇽之迫地者也。其呂切。五部。

𧇽或从金豦。

段注或當作篆。此亦丄部之例也。《周禮》典庸器注。橫者爲筍。從者爲鐻。《釋文》曰:鐻舊本作此字。今或作虡。按《經典》鐻字衹此一處。此字葢秦小篆。李斯所作也。泰《始皇本紀》。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爲鐘鐻。本篇引賈生論云:銷鋒鑄鐻。《三輔黃圖》曰:始皇收天下兵。銷以爲鐘鐻。高三丈。字皆正作鐻。葢《梓人》爲𧇽本以木。始皇乃易以金。李斯小篆乃改爲从金豦聲之字。司馬賦云:千石之鐘。萬石之鉅。正謂秦物。《史記》作鉅。卽鐻字之異者也。鐘鐻與金人爲二事。《本紀》,賈論,《西都・西京》二賦,《三輔黃圖》皆竝舉。《漢・賈山傳》、《陳項傳》各舉其一。學者或認爲一事。非也。典庸器經文作𧇽。注文作鐻。此鄭氏注經之通例。如《禮經》經文作庿。注文作廟。《周禮》經文作眡。注文作視。皆是也。

篆文𧇽

段注《五經文字》曰:𧇽,《說文》也。虡,𣜩省也。然則虡爲𣜩字。不用小篆而改省古文。後人所增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𧇽以猛獸負之,猶碑以龜負之,同制。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