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而灼切頁碼第28頁,第23字續丁孫
若
異體若
擇菜也。从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艸。
附注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案:卜辭諸若字象人舉手而跽足,乃象諾時巽順之狀,古諾與若為一字,故若字訓為順。古金文若字與此畧同。」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乃爾雙聲。
乃爾雙聲。順也=如。○引申馬食,再引申為人食。
白话解释
若,择捡菜蔬。字形采用“艸、右”会义,“右”表示与“手”有关。另一种说法认为,“若”是“杜若”,是一种香草。
字形解说
字始見殷商甲文,像人跪坐雙手整理頭髮形,故有順意、諾意,又有借為「如」的用法。金文字有增口。至戰國文字的字首頭髮形訛為屮為艸,雙手人跽形則改作又,從口的文飾仍保留。秦簡字形已與篆文相同。《說文》:「若,擇棻也。从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艸。」段注:「此會意。《毛傳》曰:『若,順也。』於雙聲叚借也。又假借為如也、然也、乃也、汝也,又兼及之詞。」隸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205(甲)

大盂鼎(金)西周早期

大克鼎(金)西周晚期

毛公鼎(金)西周晚期

大史申鼎(金)春秋晚期

中山王昔鼎(金)戰國晚期

包2.70(楚)

包2.176(楚)

信1.05(楚)

郭.語4.19(楚)

說文‧艸部

睡虎地簡24.27(隸)秦

定縣竹簡50(隸)西漢

武威簡.服博7(隸)西漢

華山廟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擇菜也。从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