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的说文解字解释
膠
jiāo肉部 部 15画 U+81A0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古肴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706頁,第1字許惟賢第314頁,第10字
昵也。
段注《弓人》說膠曰:凡昵之類不能方。注故書昵或作樴。杜子春云:樴讀爲不義不昵之昵。或爲䵑。䵑,黏也。玄謂樴,脂膏䐈敗之䐈。䐈亦黏也。按此經杜作昵,又作䵑。後鄭作䐈。其意則同也。許從杜作昵。《日部》曰:暱,日近也。或作昵。是則昵亦訓黏也。一說此昵也,及《周禮》注不義不昵之昵。三昵字皆當作䵒。
作之㠯皮。
段注《考工記》。鹿膠靑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鼠膠黑。魚膠餌。犀膠黃。注云:皆謂煑用其皮。或用角。按皮近肉。故字從肉。
从肉。翏聲。
段注古肴切。古音在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人說大話曰膠,乃嘐之假字。
昵也。相親即昵,相昵即膠。《左傳》「不[義]不昵」古作「不宜不䵒」。
昵也。昵,黏也。大言曰膠=嘐。
白话解释
胶,黏性强的物质,用兽皮煮制而成。字形采用“肉(月)”作边旁,采用“翏”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左「肉」右「翏」。篆文從肉、翏(ㄌㄧㄠˊ liáo)聲。從「肉」表示與動物有關;「翏」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隸書稍有變化,「翏」下的「㐱」形誤變成「尒」。楷書從篆文來。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肉部

睡虎地簡17.128(隸)秦

孫子44(隸)西漢

鮮于璜碑(隸)東漢

熹.詩.風雨(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昵也。作之以皮。从肉翏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