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膠的说文解字解释

膠的说文解字解释

肉部 部 15画 U+81A0

jiāo

肉部

15画

U+81A0

古肴切

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古肴切頁碼133頁,第26

膠昵也。作之以皮。从𠕎翏聲。

小徐本

卷别卷八反切加肴反頁碼346頁,第3行,第2

膠胒也,作之以皮,從肉翏聲。

鍇注臣鍇曰:胒近也黏也。

段注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古肴切古音第三部頁碼706頁,第1許惟賢314頁,第10

膠昵也。

段注《弓人》說膠曰:凡昵之類不能方。注故書昵或作樴。杜子春云:樴讀爲不義不昵之昵。或爲䵑。䵑,黏也。玄謂樴,脂膏䐈敗之䐈。䐈亦黏也。按此經杜作昵,又作䵑。後鄭作䐈。其意則同也。許從杜作昵。《日部》曰:暱,日近也。或作昵。是則昵亦訓黏也。一說此昵也,及《周禮》注不義不昵之昵。三昵字皆當作䵒。

作之㠯皮。

段注《考工記》。鹿膠靑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鼠膠黑。魚膠餌。犀膠黃。注云:皆謂煑用其皮。或用角。按皮近肉。故字從肉。

从肉。翏聲。

段注古肴切。古音在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古人說大話曰膠,乃嘐之假字。

昵也。相親即昵,相昵即膠。《左傳》「不[義]不昵」古作「不宜不䵒」。

昵也。昵,黏也。大言曰膠=嘐。

白话解释

胶,黏性强的物质,用兽皮煮制而成。字形采用“肉(月)”作边旁,采用“翏”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左「肉」右「翏」。篆文從肉、翏(ㄌㄧㄠˊ liáo)聲。從「肉」表示與動物有關;「翏」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隸書稍有變化,「翏」下的「㐱」形誤變成「尒」。楷書從篆文來。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昵也。作之以皮。从肉翏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