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的说文解字解释
範
fàn車部 部 15画 U+7BC4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浮檻反頁碼第1111頁,第7行,第1字述
範軷也。從車,范省聲。讀與犯同。
段注本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防鋄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907頁,第1字許惟賢第1262頁,第3字
範軷也。
段注三字句。其義已見上。故衹云範軷也。
从車。笵省聲。
段注大徐音犯。《廣韵》防鋄切。七部。
讀與犯同。
段注不曰讀若犯而曰與同者,其音義皆取犯。讀若則但言其音而已。按車軓字本作𨊠。从車,㔾聲。鄭說曰:𨊠,法也。輿下三面材。輢式之所尌。持車正也。然則《周易》範圍字當作𨊠。或作笵。而範其叚借字也。《釋文》曰:鄭曰範,法也。馬,王肅,張作犯違。此亦範犯同音通用之證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易》「範圍」,馬融作「犯違」;「犯違天地之[化]而不過」,即抗天,所謂人定勝天也。
《易》「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馬融本作「犯違」,所謂人定勝天也。
「範圍」,馬融作「犯違」,與天相抗也(《易經》)。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車、笵(ㄈㄢˋ fàn)省聲。從「車」,表示乘車;「笵」為竹製的模型,引申為模式、準則,於此除表示音讀外,也兼表準式之意。隸書變為草頭,楷書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子范鬲(金)春秋中期

子犯鐘(金)春秋中期

說文‧車部

西晉三國志寫本(隸)西晉

楷書
附检字
範軷也。从車,笵省聲。讀與犯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