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的说文解字解释
瑟
sè琴部 部 13画 U+745F
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所櫛切頁碼第423頁,第5字續丁孫
𤨝
異體𡚉、瑟
庖犧所作弦樂也。从珡必聲。
𡘼
異體𩇰、㻎
古文瑟。
蔣注《世本》:庖羲作瑟。宋衷注:庖羲瑟五十絃。黃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勝,乃破為二十五絃,具二均聲。瑟,潔也,使人清潔于心,淳一于行也。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四反切師訖反頁碼第1010頁,第4行,第2字述
庖犠所作弦樂也。從珡必聲。
鍇注臣鍇曰:「弘廣也,季札觀樂,曰聖人之弘也。《史記》:『黃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黃帝悲。乃分之爲二十五弦。』然則五十弦,庖犠所爲也。」
反切………頁碼第1010頁,第5行,第1字述
古文瑟。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所櫛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533頁,第2字許惟賢第1101頁,第2字
庖犧所作弦樂也。
段注弦樂,猶磬曰石樂。淸廟之瑟亦練朱弦。凡弦樂以絲爲之。象弓弦,故曰弦。《淇奥》傳曰:瑟,矜莊貌。《旱麓》箋曰:瑟,絜鮮貌。皆因聲叚借也。瑟之言肅也。《楚辭》言秋氣蕭瑟。
从珡。
段注琴之屬,故从琴。
必聲。
段注所櫛切。十二部。
古文瑟。
段注玩古文琴瑟二字。似先造瑟字,而琴从之。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訓矜莊貌,當作璱。
訓矜莊貌,絜鮮貌者=璱。
訓絜鮮貌者,係璱字之假。
白话解释
瑟,包犧所制作的弦乐器。字形采用“珡”作边旁,采用“必”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瑟”字。
字形解说
花東甲骨有「」、「
」,《新甲骨文編》錄入「瑟」字,與《說文》「瑟」字古文「
」形似,構形不明。《說文‧珡部》:「
,庖犧所作弦樂也。从珡、必聲。
,古文瑟。」又《說文‧珡部》「琴」字古文作「
」,从
、金聲。「
」當是琴、瑟一類樂器。在六書中屬於象形。戰國楚簡「瑟」字作「
(
)」,或省作「
(
)」、「
(
)」,像用以繃絃之雁柱(瑟柱)側視。在六書中屬於象形。或寫作「
(
)」,緟益聲符「必」。「瑟」從珡、必聲,形似古琴,故從珡;從必,表示音讀,本義為彈撥絃樂器之瑟。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包2.260(楚)

信2.03(楚)

上(2).容.2(楚)

郭.性.24(楚)

郭.六.30(楚)

望2.49(楚)

說文古文

說文‧琴部

一號墓竹簡276(隸)西漢

武威簡.燕禮28(隸)西漢

日有憙鏡(隸)西漢

禮器碑(隸)東漢

熹.詩.大雅.旱麓(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庖犧所作弦樂也。从珡必聲。(𡘼)古文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