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班的说文解字解释

班的说文解字解释

bān

玨部 部 10画 U+73ED

bān

玨部

10画

U+73ED

布還切

𤤻

大徐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布還切頁碼12頁,第7

𤤻

異體

𤤻分瑞玉。从𤤴从刀。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从分省,會意,分亦聲。」

小徐本

卷别卷一反切補蠻反頁碼57頁,第3行,第2

𤤻分瑞玉。從玨、刀。

鍇注臣鍇曰:「刀以割制之也。《尚書》曰:『班瑞於群后。』」

段注本

卷别卷一上反切布還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76頁,第3許惟賢32頁,第2

𤤻分瑞玉。

段注《堯典》曰:班瑞于羣后。

从玨刀。

段注會意。刀所以分也。布還切。古音在十三部。讀如文質份份之份。《周禮》以頒爲班。古頒班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分古讀奔,班分从班;頒,大頭也,假借。又作辨,《左傳》:「上下以辨」。斑駁之斑,亦是假借。班固之班當作虨(今尹子文乳虎)。 班次之班當作𠔯,《廣雅》有「𤳖」。

古無輕唇,讀分為奔,班、奔相通(?)。班,分瑞玉,引申為分之義,「班分」正作班。作頒,義别;頒,大頭也,假借字。《左傳》「上下以辨」,辨即班字之借。《書》「班瑞于羣后」。(分也)亦作「辨瑞于羣后」。「班剝陸離」之班係借字,正作辬。辬,駁文也;駁文,駁雜之意。俗作斑。 「班固」之班亦是假借,正當作虨(令尹子文乳虎?)。○班布=分。班列,古只作辨,正疑作𠔯,《廣韻》作「𤳖」。

分瑞玉也,引申為「班分」之班。古無輕唇音,讀分如奔。班、分雙聲,故相通。《周禮》以「頒」為「班」,假借字也。頒,大頭也。古「班」與「辨」通用,《左傳》「上下以辨」,辨即班之假借,《書》「班瑞於羣后」亦作「辨瑞於羣后」。 「班布」與「班列」古或作「辨」,正疑作「𠔯」,《廣韻》作「𤳖」。 「班駁陸離」之班正當作「辬」,辬,駁文也;俗作斑。班姓之班正當作虨,虨,令尹子文之後也,因乳虎,故从虍。

白话解释

班,将作为信物的瑞玉切分成两半。字形采用“玨、刀”会义。

字形解说

金文作,由「玨」、「刀」二字構成。從玨(二玉),示玉分為二。從刀,刀從中分玉為二。會二字得分瑞玉之義。戰國文字承自金文,所從「刀」變易失其原形,所從二玉,著其繫繩交叉起毛之形。篆文承自金文。隸書承自篆文,「刀」形變易作「?」,楷書承之,變易作「」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分瑞玉。从𤤴从刀。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