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的说文解字解释
瀕
bīn瀕部 部 19画 U+7015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符眞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268頁,第1字許惟賢第987頁,第6字
水厓,人所賔附也。
段注厓今之涯字。附當作駙。《馬部》曰:駙,近也。瀕賔以㬪韵爲訓。瀕今字作濵。《召旻》傳曰:瀕,厓也。《采蘋》、《北山》傳皆曰:濵,厓也。今字用頻訓數。攷《桑柔》傳曰頻,急也。《廣雅》曰頻頻,比也。此從附近之義引申之。本無二字二音。而今字妄爲分別。積習生常矣。
顰戚不歬而止。从頁。从涉。
段注顰戚各本作𩕘戚。今正。此以顰戚釋从頁之意也。將涉者,或因水深。顰眉蹙頞而止。故字从涉頁。符眞切。按當必鄰切。十二部。
凡𩕘之屬皆从𩕘。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嚬戚、水濱皆=頻。
白话解释
濒,水涯。在临近的水边,回首蹙额停步不前。字形采用“页、涉”会义。所有与频相关的字,都采用“频”作边旁。
字形解说
金文的字形或作從川、頻聲,或作從水、頻聲,或僅省作頻,篆文從水、頻聲。從水,表示與水相關(在古文字中,從水與從川的偏旁無別);頻聲,表示聲音,也表示人至水濱頻蹙不前而止的意思。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說文》解析為從頁、從涉,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可別備一說,然從金文、隸書或省作頻觀之,當以從水、頻聲為善)。隸書作、或省作
,楷定作瀕,規範字作「濒」。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作周公簋(金)西周早期

瀕史鬲(金)西周早期

效尊(金)西周中期

㝬簋(金)西周晚期

說文‧瀕部

頻鍾(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楷書
附检字
水厓。人所賓附,頻蹙不前而止。从頁从涉。凡頻之屬皆从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水賓,非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