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常倫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254頁,第2字許惟賢第981頁,第2字
淥也。
段注上文曰:淥,或漉字。似𤂸淋二篆宜類廁。恐轉寫者亂之也。《內則》、《考工記》注皆曰:淳,沃也。按㡆氏而沃之。卽上文之渥淳其帛也。《內則》淳熬,淳模之名。因沃之以膏也。然則許云淥也,謂淥之後一義。
从水。𦎧聲。
段注常倫切。按當依《經典釋文》之純反。常倫乃不澆之訓。純醇二字之假借也。假借行而本義廢矣。十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淳,淥。淳厚當作醇,或作𦎫。作淳,乃假字也。
淳厚乃醇之借。
淳,淥也。醇厚。然𦎫亦可訓厚。作淳者,乃借字也。
淳厚字當作醇,作𦎫亦通。
白话解释
淳,水清澈。字形采用“水”作边旁,“享”是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篆文字形皆從水、?(ㄔㄨㄣˊ chún)聲。從水,表示與水相關;?聲,表示音讀。戰國文字或省作,隸變亦省作
,楷定作淳。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叔良父匜(金)西周晚期

郭.成.4(楚)

說文‧水部

睡.日甲39背(隸)秦

相馬經41上(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漢印徵西漢

武威醫簡58(隸)東漢

禮器碑側(隸)東漢

孔宙碑陰(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渌也。从水𦎫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