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淖的说文解字解释

淖的说文解字解释

水部 部 11画 U+6DD6

nào,chuò,zhuō

水部

11画

U+6DD6

奴敎切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奴敎切頁碼368頁,第31

淖泥也。从水㔬聲。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獰敎反頁碼903頁,第1行,第1

淖泥也。從水卓聲。

鍇注臣鍇按:《春秋左傳》:「掀公以出於淖。」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奴敎切古音第二部頁碼2204頁,第4許惟賢959頁,第6

淖泥也。

段注《左傳》曰: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杜注同。《倉頡篇》云:深泥也。《字林》云:濡甚曰淖。按泥淖以土與水合和爲之。故淖引伸之義訓和。《儀禮》。嘉薦暜淖。注曰:暜淖,黍稷也。暜,大。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也。劉瓛述張禹之義曰:仲者,中也。尼者,和也。言孔子有中和之德。故曰仲尼。葢漢人尼與泥通用。故漢碑仲尼字或作泥。又按許泥爲水名。不箸塗泥之解。於此補見。是與深同例也。魏晉以後。泥淖字作埿。

从水。卓聲。

段注奴敎切。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音鬧,與泥雙聲。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泥也。从水卓聲。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