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的说文解字解释
浮
fú水部 部 10画 U+6D6E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附柔反頁碼第899頁,第5行,第2字述
氾也。從水孚聲。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縛牟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194頁,第2字許惟賢第954頁,第8字
汎也。
段注各本汎作氾。今正。木華《海賦》。浮天無岸。李注引《說文》浮,汎也。按上文云汎,浮也。是汎浮二字互訓,與氾濫二字互訓義別。汎浮二篆當類廁。今本多非許之舊。
从水。孚聲。
段注縛牟切。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重唇與飄音誼同。
汛也。汛則通,故引申為過。汛愛。
白话解释
浮,漂游。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孚”是声旁。
字形解说
金文、戰國文字、篆文的字形皆為從水、孚聲。從水,表示與水相關;孚聲,表示音讀。隸變作,楷定作浮。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浮公之孫公父宅匜(金)春秋

新甲3.317(楚)

說文‧水部

老子乙前136下(隸)西漢

孫臏166(隸)西漢

春秋事語53(隸)西漢

尚方鏡二(隸)東漢

流沙簡.簡牘3.20(隸)東漢

孔宙碑陰(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氾也。从水孚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