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匹交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144頁,第1字許惟賢第934頁,第2字
泡水。出山陽平樂。東北入泗。
段注山陽郡平樂,見《前志》。志云侯國。泡水,東北至沛入泗。《水經注・泗水》篇曰:黃溝,又東逕平樂縣。又東,右合泡水。卽豐水之上源也。水上承大薺陂。東逕貰城北。又東逕已氏縣故城南。又東逕卭城縣故城南。又東逕單父縣故城南。又東逕平樂縣。右合泡水。自下豐,泡竝得通稱。故《地理志》曰:平樂,泡水所出。又東逕豐縣故城南。又東逕沛縣故城南。於城南東注泗。《地理志》曰:泡水自平樂東北至沛入泗者也。按今泡河自今山東單縣流逕江蘇豐縣北。又東逕沛縣畍。循城東南。至泗亭驛而合於泗。
从水。包聲。
段注匹交切。按今俗曰包河。古音在三部。又流貌也。或曰浮漚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浮漚之泡當作脬(假借),細胞亦當作脬。膀胱曰脬。
浮漚之泡即[脬]之借,古無輕唇音故也。
浮漚曰泡,古與此義,始自六朝。其實浮漚之泡字當作脬(假借?)。細胞亦=脬。
水泡字當作脬,細胞字亦當作脬。
白话解释
泡,河川。源出山阳平东,向东北流入泗水河。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包”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形構作從水、包聲。從水,表示與水相關;包聲,表示音讀。楷定作泡。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水部

楷書
附检字
水。出山陽平樂,東北入泗。从水包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