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荒內切頁碼第375頁,第5字續丁孫
沬
洒面也。从水未聲。
湏
古文沬从𩑋。
附注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甲骨文)象人散髮就皿洒面之狀。」
附注《說文新證》:「金文从兩手捧倒皿,會以水沬洗之意,其偏旁或多或少。」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荒內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252頁,第6字許惟賢第980頁,第7字
洒面也。
段注《律歷志》引《顧命》曰:王乃洮沬水。師古曰:沬,洗面也。《禮樂志》。霑赤汗。沬流赭。晉灼曰:沬,古靧字。《檀弓》。瓦不成味。鄭云:味當作沬。沬,靧也。按此沬謂瓦器之釉,如洗面之光澤也。
从水。未聲。
段注荒內切。十五部。
古文沬。从𠬞水。从頁。
段注各本篆作湏,解作从頁。今正。尚書。王乃洮頮水,《釋文》曰:《說文》作沬。云古文作頮。《文選》。頮血飲泣。李注曰:頮,古沬字。李注本作古文沬字。奪文耳。陸語尤可證。《說文》作頮。從兩手匊水而洒其面。會意也。《內則》作靧。從面,貴聲。葢漢人多用靧字。沬頮本皆古文。小篆用沬,而頮專爲古文。或奪其𠬞,因作湏矣。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禮樂志》「沬流赭」,沫乃流沬,非靧字。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後2.12.5(甲)

追簋蓋(金)西周中期

巤季鼎(金)西周晚期

薛侯盤(金)西周晚期

䵼兌簋(金)西周晚期

毛叔盤(金)春秋早期

王子午鼎(金)春秋晚期

欒書缶(金)春秋

國差𦉜(金)春秋

陳逆簋(金)戰國早期

眉朱鼎(金)戰國

說文古文

說文‧水部

漢印徵西漢

漢印徵西漢

楷書
附检字
洒面也。从水未聲。(湏)古文沬从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