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直深切、尸甚切頁碼第372頁,第2字續丁孫
沈
異體沉
陵上滈水也。从水冘聲。一曰濁黕也。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沉,冗不成字,非是。
附注按:甲骨文像投牛羊於水之形。又:古籍中多作「沈」,今「沉」字通行。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直深切、尸甚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2230頁,第5字許惟賢第970頁,第9字
陵上滈水也。
段注謂陵上雨積停潦也。古多假借爲湛𣳚之湛。如《小雅》載沈載浮是。又或借爲瀋字。《檀弓》爲榆沈是也。
从水。冘聲。
段注直深切。又尸甚切。八部。
一曰濁黕也。
段注《黑部》曰:黕,滓垢也。黕沈同音通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陵上滈(久雨)水也。與浮湛異,與黕同。
陵上滈(久雨)水也。與浮湛異,與黕同。
字形解说
甲文的形構或像沉牛、或像沉羊於水中以祭之形。金文、篆文、隸書、楷書皆為從水、冘聲。從水,表示與水相關;冘聲,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1089(甲)

後1.23.4(甲)

佚521(甲)

沈子它簋蓋(金)西周早期

沈子它簋蓋(金)西周早期

郭.窮.9(楚)

說文‧水部

老子乙前125下(隸)西漢

一號墓竹簡258(隸)西漢

景北海碑陰(隸)東漢

熹.春秋.昭五年(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陵上滈水也。从水冘聲。一曰濁黕也。臣鉉等曰:今俗别作沉,冗不成字,非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