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的说文解字解释
檢
jiǎn木部 部 17画 U+6AA2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居奄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059頁,第3字許惟賢第467頁,第1字
書署也。
段注書署謂表署書函也。《後漢・祭祀志》曰:尚書令奉玉牒檢。皇帝㠯二分璽親封之訖。太常命人發壇上石。尚書令藏玉牒已。復石覆訖。尚書令以五寸印封石檢。按上云玉牒檢者,玉牒之玉函也。所謂玉檢也。下云石檢者,上文云石覆訖是也。檢以盛之。又加以璽印。《周禮》注曰:璽節,印章。如今斗檢封矣。《廣韵》云:書檢者,印窠封題也。則通謂印封爲檢矣。《公孫瓚傳》曰:袁紹矯刻金玉㠯爲印璽。每有所下。輒皁囊施檢。章懷曰:檢今俗謂之排。排如今言幖簽耳。
從木。僉聲。
段注居奄切。七部。引伸爲凡檢制,檢挍之偁。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如今調印。
今簽(簽花約)字,僉字皆當作檢。引申為檢校。
書署也。封處加印曰檢,近日之書籤之籤字即檢之俗體。
白话解释
检,书内的标签。字形采用“木”作边旁,“佥”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至楷書字形皆從木、僉聲。「木」為樹,作為形符,表示義與木有關;「僉」為皆、都,於此僅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規範字作「检」。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木部

睡虎地簡43.202(隸)秦

老子乙207下(隸)西漢

一號墓竹簡130(隸)西漢

楷書
附检字
書署也。从木僉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