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的说文解字解释
柔
róu木部 部 9画 U+67D4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一反切然尤反頁碼第465頁,第2行,第1字述
木曲直也。從木矛聲。
段注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耳由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006頁,第2字許惟賢第443頁,第6字
木曲直也。
段注《洪範》曰:木曰曲直。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考工記》多言揉。許作煣。云屈申木也。必木有可曲可直之性,而後以火屈之申之。此柔與煣之分別次弟也。詩荏染柔木。則謂生木。柔之引伸爲凡耎弱之偁,凡撫安之偁。
從木。矛聲。
段注耳由切。三部。
白话解释
柔,糅扳木条,使之由曲变直。字形采用“木”作边旁,“矛”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楚系文字作「」,從
在木上,像雙手整治樹木的樣子;秦系文字作「
」,其上當是「
」之省形。篆文則改從木、矛聲。「矛」為武器,引申也有調整、治理的意思,故為示義的聲符。隸書、楷書則為篆文隸定之形體。在六書中,戰國文字屬於異文會意,篆文以下則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望2.9(楚)

說文‧木部

睡虎地簡53.35(隸)秦

西狹頌(隸)東漢

熹.易.說卦(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木曲直也。从木矛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