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的说文解字解释
本
běn木部 部 5画 U+672C
大徐本
卷别卷六上反切布忖切頁碼第184頁,第21字續丁孫
本
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鉉注徐鍇曰:「一,記其處也。本末朱皆同義。」
楍
異體𡴩
古文。
附注徐鍇繫傳:「一記其處也,與末同義,指事也。」蕭道管重文管見:「古文作𠱠,象其根。」
附注《說文新證》:「金文从木,高鴻縉以為圓點所以指示樹根的部位,其說是也。晉、楚文字加『臼』,或與『凵』同意,表示地下而已,木下則簡化為一個圓點。戰國其他文字圓點或作橫筆,其為指事符號則一。」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一反切補忖反頁碼第458頁,第4行,第2字述
木下曰本。從木,一在其下。
鍇注臣鍇曰:「一記其處也,與末同義,指事也。」
反切………頁碼第458頁,第5行,第1字述
古文。
鍇注臣鍇曰:「𠱠,固其本也。」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从木,一在其下。段从唐本《說文》,不可信。
白话解释
本,树的下部叫“本”。字形采用“木”作边旁,指事符号“一”表示位置在树的下部。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木,其上為樹幹與樹枝,其下為樹根,而樹根上的三點則表示樹木根本之處,為不成文的虛像。戰國文字有將樹根的三點減省作一點的「」形,也有將黑點拉長成一橫畫並加上表示泥土飾筆「
」形;或是直接改點為橫畫的「
」形。其中的橫畫不是數字一,只是表示根本的位置而已,也是不成文的虛像。篆文其下仍作橫筆,而《說文》收錄的古文下作「
」,應該是從金文三黑點變形而來。隸書和楷書和篆文的構形相同。在六書中屬於合體指事。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本鼎(金)西周中期

上(1).孔.16(楚)

上(1).孔.5(楚)

說文古文

說文‧木部

睡虎地簡12.38(隸)秦

華山廟碑(隸)東漢

熹.易.乾文言(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徐鍇曰:“一,記其處也。本末朱皆同義。”(楍)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