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暨的说文解字解释

暨的说文解字解释

旦部 部 14画 U+66A8

旦部

14画

U+66A8

其冀切

大徐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其異切頁碼218頁,第22

異體

曁日頗見也。从旦旣聲。

小徐本

卷别卷十三反切其冀反頁碼557頁,第5行,第1

曁日頗見。從日旣聲。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上反切其冀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231頁,第2許惟賢541頁,第3

曁日頗見也。

段注頗,頭偏也。頭偏則不能全見其面。故謂事之略然者曰頗。日頗見者,見而不全也。《釋言》曰:暨,不及也。此其引伸之義。乑部曰:臮者,眾與詞也。引《唐書》臮咎繇。臮之叚借多作洎,作曁。《公羊傳》曰:會及暨,皆與也。曁猶曁曁也。按曁曁猶幾幾。《爾雅》所謂不及也。

从旦。旣聲。

段注其冀切。十五部。旣,小食也。日不全見。故取其意。亦舉形聲包會意。

白话解释

暨,日头相当一部分呈现在地平线上(即太阳一半在地平线下,一半在地平线上)。字形采用“日”作边旁,“既”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有從目下淚的眔字,或為暨字最早的來源,用為連詞。《說文》:「眔,目相及也。从目,隶省。讀若與隶同。」段注:「隶,及也。」字至篆文作暨,改為形聲字。《說文》:「暨,日頗見也。从旦、既聲。」段注:「日頗見者,見而不全也。〈釋言〉曰:『暨,不及也。』此其引伸之義。《公羊傳》曰:『會及暨,皆與也。』既,小食也。日不全見,故取其意。亦舉形聲包會意。」隸、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字形演变

  •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