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六反切得昏反頁碼第262頁,第6行,第2字述
怒也,詆也。一曰訪行也。從攴𦎧聲。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敦、詆雙聲。
「王事敦我」,督責我也。之灰對轉。一成為敦丘=𠂤丘,引申為𠂤聚(帥、官皆从𠂤),今音轉變以敦、𠂤為二字。《詩》「敦彼行葦」,「有敦瓜苦」,皆訓聚,即𠂤之假借,今團練亦𠂤字。屯兵、屯田亦𠂤字之假。屯,草出難也。《莊子》「生于陵屯」(與𠂤、阜同,非聚也)。
訓詆者,敦、詆雙聲。
字形解说
金文敦字從攴、?聲。從攴,指督責而言;?聲,表示音讀。?字《說文》:「孰也。」今俗所謂純熟字,戰國文字訛混入享字,所以?字亦訛變為敦。甲骨文、金文先借?為敦字,本義為逼迫,其後始分化出敦字。戰國文字字形偏旁從享,為隸書、楷書所從。篆文則承金文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前4.34.7(甲)

粹1043(甲)

齊侯作孟姜敦(金)春秋晚期

陳純釜(金)戰國

說文‧攴部

睡虎地簡8.9(隸)秦

天文雜占1.6(隸)西漢

裴岑碑(隸)東漢

武氏石闕銘(隸)東漢

曹全碑(隸)東漢

趙君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怒也。詆也。一曰誰何也。从攴𦎫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