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的说文解字解释
擊
jī手部 部 17画 U+64CA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古歷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435頁,第1字許惟賢第1059頁,第1字
攴也。
段注攴下曰:小擊也。二篆爲轉注。攴訓小擊。擊則兼大小言之。而但云攴也者,於攴下見析言之理。於擊下見渾言之理。互相足也。攴之𥛬變爲扑。手卽又也。又下曰手也。因之鞭箠等物皆謂之扑。此《經典》扑字之義也。《咎繇謨》古文戛擊,今文《尙書》擊爲隔。同音叚借。
从手。毄聲。
段注古歷切。十六部。
白话解释
击,持械打杀。字形采用“手”作边旁,“毄”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手、毄聲。隸書同。楷書左上的「軎」下方的「口」形訛變為「凵」形。字從「手」為義符,表示是手部的動作;從「毄」為聲符,有兼義功能,依《說文》,「毄」字的本義為「相擊中也(互相擊中)」,和「擊」的本義密切相關,因此「擊」字從「毄」聲有兼義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手部

孫子95(隸)西漢

孔彪碑(隸)東漢

熹.易.益(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攴也。从手毄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