摍的说文解字解释
摍
suō手部 部 14画 U+644D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色逐反頁碼第973頁,第2行,第1字述
蹴引也。從手宿聲。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所六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418頁,第5字許惟賢第1051頁,第8字
蹴引也。
段注蹴猶迫也。古多叚戚爲之。蹴引者,蹴迫而引取之。摍古叚縮爲之。《毛詩傳》曰:鄰之釐婦。夜曓風雨室壞。趨而至。顔叔子納之。而使執燭。放乎旦而蒸盡。縮屋而繼之。《釋文》云:縮又作摍,同。按武梁祠堂碑云摍笮是也。《戰國策》。淖齒管齊之權。縮閔王之筋。縣之廟梁。宿昔而死。亦卽摍字。摍屋,卽《左傳》所謂抽屋也。
从手。宿聲。
段注所六切。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蹴引,《說文》蹴一訓縮。《戰國策》「縮閔王之筋」,縮,抽也。
摍與抽一聲之轉,得相借。
蹴引也。縮(蹴?),一曰蹴(縮?)也[一]。故「縮閔王之筋」者,即抽閔王之筋。
蹴,引也。縮,一曰蹴也。故「縮閔王之筋」即抽閔王之筋。[一]《說文•糸部》:「縮,一曰蹴也。」担「蹴」字下並無「縮」訓,故當以原文為是,注文蓋依朱記而誤,朱記當从錢。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手部

武梁祠畫象題字(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蹴引也。从手宿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