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羊帖反頁碼第965頁,第2行,第2字述
俾持也。從手夾聲。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胡夾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2387頁,第3字許惟賢第1037頁,第5字
挾
俾持也。
段注俾持,謂俾㚒而持之也。《亦部》㚒下曰:盜𥨸褱物也。俗謂蔽人俾㚒。然則俾持正謂藏匿之持。如今人言懷挾也。《孟子》挾貴,挾賢,挾長,挾有勳勞,挾故。此皆本義之引申。音胡頰切。若詩禮之挾矢,《周禮》之挾日。音皆子協反。挾日,干本作帀日。《左傳》作浹。謂十日徧也。禮注。方持弦矢曰挾。謂矢與弦成十字形也。皆自其交會處言之。古文禮挾皆作接。然則接矢爲本字。挾矢爲叚借字與。
从手。㚒聲。
段注各本作夾聲。篆體亦从二人。今皆正。从二入。以形聲中有會意也。胡夾切。八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俾持,夾持也。接挾當作接匝。
俾持者,夾持也。接挾當作接帀(?)。當作从手夾聲,段改為㚒聲,非也。古多假俠為之,如《孟子》「俠貴」、「俠賢」是。
从手夾聲。
白话解释
挟,下人扶持主人。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夹”作声旁。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手部

老子甲後380(隸)西漢

相馬經21上(隸)西漢

縱橫家書207(隸)西漢

楷書
附检字
俾持也。从手夾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