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常入反頁碼第966頁,第6行,第1字述
掇也。從手合聲。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是執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418頁,第1字許惟賢第1051頁,第4字
掇也。
段注《史記・貨殖傳》曰:俯有拾。仰有取。射有決拾。《毛傳》曰:決,所以鉤弦也。拾,遂也。拾韜左臂。卽俗所謂收拾也。《曲禮》。拾級聚足。鄭曰:拾讀爲涉。聲之誤也。
从手。合聲。
段注是執切。七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掇。《史記》「決拾」,決乃鞈之假字,毌於指;拾,毌於臂。
「決拾」乃鞈之借,「拾級」乃涉之借。
掇也。決拾=鞈拾(?),毌於指者。拾,毌于臂。決,班指也;拾,毌臂上之皮物。○《史記•貨殖列傳》「射有決拾」之「拾」=鞈(?)。
掇也。決拾,決乃鞈之假字,毌於指者。拾,毌於臂。
白话解释
拾,收拾,拾掇。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叕”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手、合聲。隸書、楷書同。字從「手」為義符,表示是手部的動作;從「合」表聲符,不兼義,依《說文》,「合」字本義為「合口」,此義與「拾」義無關,故無兼義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手部

老子甲166(隸)西漢

張遷碑(隸)東漢

張景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掇也。从手合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