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的说文解字解释
愿
yuàn心部 部 14画 U+613F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說文》有傆字,訓黠,鄉愿字當作傆。
謹也,謹愿、鄉傆,傆,黠也。然作鄉愿亦可,因謹必多詐故。
謹也。因謹必多詐,故作鄉愿、鄉傆(黠也)均可。
字形解说
段注本《說文‧頁部》:「願,大頭也。从頁、聲。」又《說文‧頁部》:「
,顛頂也。从頁、
聲。」皆從頁,表示與頭部相關,二字同音而異義,「願」字本義為大頭,「
」字本義為頭頂,二字本義,今皆罕用。今表示「期望」的「願」字,始見《說文》篆文及《定縣漢墓竹簡》。戰國簡帛文字都寫作「
」,聲符「
」構形多變,漢代《馬王堆帛書》更直接省寫作「
」。這類異體沿用到魏晉南北朝的墓誌碑刻,唐代構形漸作「願」、「愿」。「願」字從頁,表示與頭部相關;從原,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心部

縱橫家書72(隸)西漢

相馬經57下(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楷書
附检字
謹也。从心原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