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的说文解字解释
巾部 部 9画 U+5E25
大徐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所律切頁碼第252頁,第7字續丁孫
帥
佩巾也。从巾、𠂤。
帨
異體帨
帥或从兌。又音稅。
附注徐鍇繫傳作「从巾,𠂤聲。」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甲骨文帥字象兩手執席形……周代金文加上形符的巾旁,才變成形聲字之帥。」
小徐本
卷别卷十四反切疎密反頁碼第646頁,第6行,第2字述
佩巾也。從巾𠂤聲。
鍇注臣鍇曰:「𠂤即堆字。借爲將帥字。」
反切………頁碼第646頁,第7行,第1字述
或從兌聲。
鍇注臣鍇曰:「《禮》:『帉帨。』及《詩》曰:『無感我帨兮。』皆此字。」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所律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1427頁,第2字許惟賢第625頁,第2字
佩巾也。从巾。𠂤聲。
段注聲字大徐奪。所律切。十五部。
帥或从兌聲。
段注今音稅。此二篆今人久不知爲一字矣。《召南・毛傳》曰:帨,佩巾也。鄉飮酒禮,《鄉射禮》、《燕禮》、《大射儀》、《公食大夫・禮》、《有司》徹皆言帨手。注。帨,拭也。帨手者於帨。帨,佩巾。據賈氏鄉飮,《公食》二疏。知經,注皆作帨。別無挩字。《內則》。盥卒授巾。注云:巾以帨手。卽用《禮經》帨手字也。㕞者,拭也。刷亦同㕞。《左傳》。藻率鞞鞛。服䖍曰:藻爲畫藻。率爲刷巾。禮有刷巾。許於《刀部》刷下亦云:禮有刷巾。是則刷巾卽《左傳》之率。率與帥古多通用。如《周禮・樂師》故書帥爲率。《聘禮》古文帥皆作率。《韓詩》。帥時農夫。《毛詩》作率。皆是。佩巾本字作帥。叚借作率也。鄭曰:今文帨。古文作說。是則帥率帨說㕞刷六字古同音通用。後世分文析字。帨訓巾。帥訓率導,訓將帥。而帥之本義廢矣。率導,將帥字在許書作䢦,作𧗵。而不作帥與率。六書惟同音叚借之用冣廣。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帨,將帥之帨(=帥),本為𧗿、䢦。
「將帥」即「將帨」,其本字為𧗿、䢦,古或以率借之。本為名詞,後引申為動詞,猶將領軍官而引申為將兵之動詞。
佩巾也。或作帨。將帥=𧗿,或䢦之借。
帥或帨【歲】,佩巾也。將帥字當作𧗿、䢦。
白话解释
帅,佩巾。字形采用“巾、”会义。“帨”,有的“帥”字采用“兌”作边旁,写作“帨”。
字形解说
甲骨文像兩手拿東西的樣子。金文在右邊多加一個「巾」旁,而持物的方向與甲骨文相反;戰國文字則筆畫省略,但意思都不變。篆文改作從巾、?聲;《說文》中另有一或體作從巾、兌聲。從「巾」,指材質;「?」、「兌」都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隸書字形中一個從金文,另一個從戰國文字。楷書則是沿襲篆文的形狀。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前7.21.4(甲)

無想241(甲)

京津2632(甲)

五祀衛鼎(金)西周中期

丼人𡚬鐘(金)西周晚期

師望鼎(金)西周中期

彔伯戈冬簋蓋(金)西周中期

師虎簋(金)西周中期

毛公鼎(金)西周晚期

晉公盆(金)春秋中期

說文‧巾部

說文或體

睡.日甲7(隸)秦

北海相景君銘(隸)東漢

耿勳碑(隸)東漢

熹.儀禮.鄉飲酒(隸)東漢

晉孫夫人碑(隸)西晉

楷書
附检字
佩巾也。从巾、𠂤。(帨)帥或从兌。又音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