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思䰟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568頁,第3字許惟賢第1115頁,第7字
子之子曰孫。
段注《爾雅・釋親》文也。子卑於父。孫更卑焉。故引申之義爲孫順,爲孫遁。字本皆作孫。經傳中作遜者皆非古也。《至部》𦥊下解曰:从至。至而復孫。孫,遁也。字作孫不作遜。此許書無遜之證。《春秋經》。夫人孫于齊。公孫于齊。《公羊傳》曰:孫猶孫也。內諱奔謂之孫。《穀梁傳》曰:孫之爲言猶孫也。諱奔也。云猶孫者,謂如孫之退然自處於眇小。詩公孫碩膚箋云:孫讀當如公孫于齊之孫。孫之言孫遁也。周公孫遁。辟此成功之大美。《書・序》。帝堯將孫于位。亦謂遜遁。此等字今皆俗改爲遜。絕非古字古義。惟孫順字《唐書》作愻。見《心部》。而俗亦以遜爲之。
从系子。
段注系於子也。會意。思䰟切。十三部。
系,
段注逗。
續也。
段注釋孫从系之意。《系部》曰:𦇓者,續也。系猶𦇓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謙孫乃愻之借。《春秋經》「公孫于齊」,乃遜之借,與遁音誼同。
白话解释
孙,儿子的儿子叫孙子。字形采用“子、系”会义,“系”表示后代连续不断。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由「子」、「糸」二字構成。從子,示子與孫的關係。從糸,本義為細絲,引申有續繫之義。會二字得子之子為孫之義。金文三例並從子從糸會意。戰國文字從子糸會意。篆文承之,變易從系。糸、系義同。隸書二例,前者承自甲骨文,後者承自篆文。楷書承自篆文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後2.22.7(甲)

甲2001(甲)

乃孫作且己鼎(金)西周早期

小臣宅簋(金)西周早期

國差𦉜(金)春秋

陳侯因敦(金)戰國中期

曾156(楚)

包2.45(楚)

望1.89(楚)

說文‧系部

睡.法185(隸)秦

縱橫家書8(隸)西漢

新嘉量(篆)新莽

武威簡.服傳18(隸)西漢

夏承碑(隸)東漢

張景碑(隸)東漢

流沙簡.屯戍18.4(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子之子曰孫。从子从系。系,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