媿的说文解字解释
媿
kuì女部 部 12画 U+5ABF
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俱位切頁碼第418頁,第20字續丁孫
媿
慙也。从女鬼聲。
愧
媿或从恥省。
附注吳大澂古籀補:「媿,姓也。後世借為慙媿字,而媿之本義廢。」高鴻縉《中國字例》:「媿為女姓,愧與聭均為慙,愧从心,聭則从恥省。凡以同鬼聲而通叚用之者,當明為訓解,以免後人牽疑,應糾正《說文》。」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俱位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501頁,第5字許惟賢第1089頁,第1字
慙也。
段注慙下曰:媿也。二篆爲轉注。亦考老之例。
从女。鬼聲。
段注俱位切。十五部。按此亦形聲中有會意。
媿或从恥省。
段注按卽謂从心可也。
白话解释
媿,惭愧。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鬼”作声旁。愧,这是“媿”的异体字,采用省略了“耳”的“恥”作边旁。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乙424(甲)

倗仲鼎(金)西周中期

復公子簋(金)西周晚期

芮子仲□鼎(金)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

郭.老甲.9(楚)

說文‧女部

說文或體

春秋事語91(隸)西漢

武梁祠畫象題字(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慙也。从女鬼聲。(愧)媿或从恥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