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的说文解字解释
奪
duó奞部 部 14画 U+596A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徒活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574頁,第2字許惟賢第256頁,第13字
手持隹失之也。
段注引伸爲凡失去物之偁。凡手中遺落物當作此字。今乃用脫爲之。而用奪爲爭敓字。相承久矣。脫,消肉臞也。徒活切。鄭康成說《禮記》曰編𥳑爛脫。脫音奪。
从又奞。
段注又手也。持隹而奞。少縱卽逝也。徒活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奪=脱字,奪取當作敚。
脱去=奪去。爭敚。
白话解释
夺,手持的鸟雀被抢走。字形采用“又、奞”会义。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雀(、
)在衣中,又(手)取之。戰國文字將衣左右兩幅改置於雀下,並將「又」改作「寸」,寸也是手,和金文構形之意相同。其後「衣」的上部和「雀」的頭部相合為「
」,形近似「大」,又省去「衣」字下襬的部分,故篆文乃以為從又、從奞,而「衣」、「雀」之形則消失不見。隸書上部保留「衣」字的部分,而將「雀」字之上的「小」改作三點,其下則依戰國文字作「寸」。楷書則據篆文字形,其上定作「奞」,其下則和隸書同形作「寸」。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規範字作「夺」。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奪作父丁壺(金)西周早期

說文‧奞部

睡虎地簡30.37(隸)秦

老子乙251上(隸)西漢

孫臏136(隸)西漢

馬王堆易3(隸)西漢

北海相景君銘(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手持隹失之也。从又从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