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奪的说文解字解释

奪的说文解字解释

duó

奞部 部 14画 U+596A

duó

奞部

14画

U+596A

徒活切

𡙜

大徐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徒活切頁碼113頁,第9

𡙜

異體

𡙜手持隹失之也。从又从奞。

附注邵瑛羣經正字:「𡙜,今經典从寸作奪。」

附注《說文新證》:「金文『奪』字从雀在衣中,又(手)奪之。」

小徐本

卷别卷七反切徒活反頁碼297頁,第2行,第1

𡙜手持隹失之也。從又、奞。

鍇注臣鍇曰:「言見𡙜也,奞毛將飛也。」

段注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徒活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574頁,第2許惟賢256頁,第13

𡙜手持隹失之也。

段注引伸爲凡失去物之偁。凡手中遺落物當作此字。今乃用脫爲之。而用奪爲爭敓字。相承久矣。脫,消肉臞也。徒活切。鄭康成說《禮記》曰編𥳑爛脫。脫音奪。

从又奞。

段注又手也。持隹而奞。少縱卽逝也。徒活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奪=脱字,奪取當作敚。

脱去=奪去。爭敚。

白话解释

夺,手持的鸟雀被抢走。字形采用“又、奞”会义。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雀()在衣中,又(手)取之。戰國文字將衣左右兩幅改置於雀下,並將「又」改作「寸」,寸也是手,和金文構形之意相同。其後「衣」的上部和「雀」的頭部相合為「」,形近似「大」,又省去「衣」字下襬的部分,故篆文乃以為從又、從奞,而「衣」、「雀」之形則消失不見。隸書上部保留「衣」字的部分,而將「雀」字之上的「小」改作三點,其下則依戰國文字作「寸」。楷書則據篆文字形,其上定作「奞」,其下則和隸書同形作「寸」。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規範字作「夺」。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手持隹失之也。从又从奞。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