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巨嬌切頁碼第344頁,第2字續丁孫
喬
高而曲也。从夭,从高省。《詩》曰:「南有喬木。」
附注段玉裁注:「會意。以其曲,故从夭。」
附注《說文新證》:「『喬』為『高』的分化字,以一曲筆為分化符號,而仍因『高』聲。其後指事符號或作『屮』形、『止』形、『又』形、『九』形。」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下反切巨嬌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1974頁,第3字許惟賢第863頁,第6字
高而曲也。
段注《爾雅・釋詁》、《詩・伐木・時邁》傳皆曰:喬,高也。《釋木》曰:上句曰喬。句如羽喬。《漢廣傳》曰:喬,上竦也。按喬不專謂木。淺人以說木則作橋。如《鄭風》山有橋松是也。以說山則作嶠。《釋山》銳而高嶠是也。皆俗字耳。許云高而曲,卽《爾雅》之上句如羽。木有如是者。他物亦有如是者。
从夭。从高省。
段注會意。以其曲,故从夭。巨嬌切。二部。依小徐本無詩曰南有喬木六字。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曲而上竦曰喬,喬鬚是也。讀如巧去聲。
高而曲也,蹺鬍髭之蹺=喬。
鬍髭「妻䚻」即喬字[一]。[一]「妻䚻」是用切音代字,即[qiɑo]。
白话解释
乔,站得高而弯曲。字形采用“夭”和有所省略的“高”会义。《诗经》上有诗句唱道:“南方有高而曲的树木。”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高,以「」符號表示樹梢高而曲,或以「
」符號表示枝葉茂密而多歧。戰國文字字形從高從九,以「九」字表示句曲,或形變為從又。篆文字形從高、夭聲,以「夭」字表示句曲,為隸書、楷書所相承。凡從喬聲的字多有高的意義,如橋、蹻、嶠、驕等字。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郘弋黑鐘(金)春秋晚期

止高君鉦鋮(金)春秋晚期

郘弋黑鐘(金)春秋晚期

中山王昔鼎(金)戰國晚期

楚王酓干心鼎(金)戰國晚期

包2.117(楚)

包2.49(楚)

說文‧夭部

孫子131(隸)西漢

漢印徵西漢

祀三公山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高而曲也。从夭,从高省。《詩》曰:“南有喬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