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的说文解字解释
協
xié劦部 部 8画 U+5354
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羊帖反頁碼第1084頁,第3行,第1字述
衆之同和。從劦十聲。
反切………頁碼第1084頁,第3行,第2字述
古文協從口、十。
反切………頁碼第1084頁,第3行,第3字述
叶或從曰。
鍇注臣鍇曰:「音越,亦發言也。已上五字皆會意。」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胡頰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2803頁,第4字許惟賢第1218頁,第3字
同眾之龢也。
段注各本作眾之和同。非是。今正。同眾之和。一如同力。
从劦十。
段注十,眾也。胡頰切。八部。
古文協。从口十。
段注字見《周禮・大史》協事注。曰故書協作叶。杜子春云:叶,協也。書亦或爲協。或爲汁。《大行人》協辭命注。故書作汁辭命。鄭司農云:汁當爲叶。書或爲叶。按十口所同。亦同眾之意。
叶或从曰:
段注口曰一也。
字形解说
劦為協字的初文,甲骨文字形像三力并耕(力為耜字初文),從三力會意。字或加口字,表示以聲音齊一并耕的動作。金文或從二力二犬,或從二力三犬,仍是強調并耕的動作。篆文形變為從十、劦聲。從十,指眾多,本義仍為齊力并耕。《說文》古文從曰十,《說文》或體從口十,以口、曰強調聲音,表示以聲音齊一眾人的力量。隸書或訛變為從心、劦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1

藤花榭本重文2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王罍(金)商代晚期

南宮乎鐘(金)西周晚期

秦公鐘(金)春秋早期

說文古文

說文‧劦部

漢印徵西漢

范式碑(隸)曹魏

楷書
附检字
眾之同和也。从劦从十。臣鉉等曰:十,眾也。(旪)古文協从日、十。(叶)或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