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八上反切力主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1526頁,第2字許惟賢第670頁,第2字
厄也。
段注大徐本作尩也。非是。尩與僂異疾。小徐本作厄也。近是。科厄,木節也。厄與僂雙聲。人背之僂。有似木之科厄。《晉語》注曰:戚施,僂人也。《左傳》昭四年注。僂,肩傴也。《穀梁傳》跛僂並言。《管子》云:苦水所。多尩與傴人。然僂不得訓尩明矣。《公羊傳》。夫人不僂。不可使入。何云:僂,疾也。齊人語。夫人稽畱。不肎疾順公。《荀卿書》亦兩言僂訓疾。按此爲婁之假借字。婁卽屢。與驟通。驟訓數。亦訓疾。又按大徐作𡯲也。葢𡯲是曲脛之名。引伸爲曲脊之名。所以𡯲必釋爲𤿑曲脛者。由其字作尢。从大而偏曲其足。故二疾不妨同名。下文曰周公韤僂。葢𡯲者亦得謂之僂。周公之脛不無少曲。疑大徐本爲長。甲戌二月重訂。
从人。婁聲。
段注力主切。古音在四部。
周公韤僂。
段注韤者,足衣。韤僂者,由足背高隆然如背之僂也。未聞出何書。
或言背僂。
段注周公背僂見《荀卿》、《白虎通》、《論衡》諸書。《白虎通》云:傳曰:周公背僂。是爲強後。成就周道。輔於幼主。僂後主爲韵。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戹也。《說文》:戾,犬欲出,半在外半在內,門一閉,故不得不曲也。僂亦訓曲,義與戾同,「周公韤僂」,「韤」乃末之借,頭也,身長則頭曲出在前。
大徐作「尫也」,是。小徐之「厄也」不可解。段注非。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人部

睡虎地簡53.22(隸)秦

漢印徵西漢

楷書
附检字
尫也。从人婁聲。周公韈僂,或言背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