㾈的说文解字解释
㾈
fù疒部 部 10画 U+3F88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本意為曲背,引申為俯仰。俯(《說文》無)仰字當作㾈。後以頫、俛作俯,然俛當讀為勉,不可作俯讀。
今人以頫、俛二字為俯字,俯字《說文》無,俯仰字當作㾈。俛从免聲,《禮記》:「俛焉日有孳孳」,乃勉之借。
俛病也。本義為曲背,引申為俯仰。俯字《說文》所無,正當作㾈。後以頫、俛作俯字用,然俛因从免聲故當讀勉,不可讀俯。「俛焉日有孳孳」,俛即勉字之借。
本義為曲背,引申為㾈仰(《說文》無俯字)。後以俛字作㾈,謬。「俛焉日有孳孳」,俛借自勉。俛、㾈音全異,俛从免聲當讀如免。作頫亦不可。(㾈仰)。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失爿付父乙尊(金)商代晚期

失爿付器(金)商代晚期

說文‧疒部

楷書
附检字
俛病也。从疒付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