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丧志的意思解释
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
例句道学家教人少作诗文,说是“玩物丧志”,说是“害道”,那么诗文成了废话,这所谓诗文指表情的作品而言。(朱自清《论废话》)
正音“丧”,不能读作“sāng”。
辨形“志”,不能写作“质”。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典故春秋时,卫懿(yì)公是卫国的第十四代君主。卫懿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如痴如迷,丧失了进取之志,常常不理朝政、不问民情。他还让鹤乘高级豪华的车子,比国家大臣所乘的还要高级,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资财,引起大臣不满,百姓怨声载道。
公元前659年,北狄部落侵入国境,卫懿公命军队前去抵抗。将士们气愤地说:“既然鹤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现在就让它去打仗吧!”懿公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与狄人战于荥泽,由于军心不齐,结果战败而死。人们把卫懿公的行为称作“玩物丧志”。古人有诗云:
曾闻古训戒禽荒,一鹤谁知便丧邦。
荥泽当时遍磷火,可能骑鹤返仙乡?
玩物丧志的词典解释
词语解释
玩物丧志[ wán wù sàng zhì ]
⒈ 玩弄无益之器物易于丧失意志,贻误大事。
例照这一说,那些不载道的文人就是玩物丧志。——朱自清《论严肃》
英riding a hobby saps one’s will to make progress; excessive attention to travia saps the will;
引证解释
⒈ 谓沉迷于所爱好的事物,而丧失远大的理想。
引《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孔 传:“以器物为戏弄则丧其志。”
宋 朱熹 《近思录》卷二:“明 道先生 以记诵博识为玩物丧志。”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李御史》:“上於上元夜赐诸王公大臣观火戏,公尝諫阻之,以为玩物丧志。”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十:“他认为以有限的精神,做这些闲言语,真是玩物丧志。”
国语辞典
玩物丧志[ wàn wù sàng zhì ]
⒈ 语出玩物丧志指一味玩赏无益的器物,因而消磨人的壮志。
引《书经·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清史稿·卷三〇六·李慎修传》:「历举前代利害,并言钱值将腾贵,穷极其弊。上元夜,赐诸王大臣观烟火,慎修上疏谏,以为玩物丧志。」
玩物丧志造句
1.我们虽然是高干子女,但是决不做玩物丧志的“八旗子弟”。
2.周坚不习惯跪坐,而且也不舒服,就指导篾匠做了几把椅子桌几,不料却被周尚贬斥为玩物丧志,因此不敢在家中摆,就送给了蔡琰,只有在这里,才能坐坐椅子。
3., 有关研究证明,在校有舞蹈特长或其他音乐特长的学生并不像以前人们所认为的玩物丧志或不务正业,相反这部分同学无论在学习成绩或是在组织能力上都大大超过其他同学。
4.他反思说,正是因为自己痴迷到了爱不释手、不能自拔、玩物丧志的境地,老板们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送来的玉石、玉器经鉴定价值1000多万元。
5.一个人不能贪图安逸,一个民族不能贪图安逸,一个国家不能贪图安逸。贪图安逸的人注定是玩物丧志,无所作为的;贪图安逸的民族注定是没落的,没有活力和创造力的;贪图安逸的国家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势必被淘汰被抛弃。
6.妹妹天资聪颖,可惜终日玩物丧志,我便仿效古人以自身为例,断织劝学,妹妹恍然大悟,决定将心思放到学习上。
7.读圣贤书但知背诵,不求甚解,不能身体力行,这与玩物丧志似乎并无不同!
8.妹妹天资聪颖,可惜终日玩物丧志,我便仿效古人以自身为例,断织劝学,妹妹恍然大悟,决定将心思放到学习上。
9.我们虽然是高干子女,但是决不作玩物丧志的“八旗子弟”。
10.诗情画意误己误人,纸醉金迷玩物丧志,阳春白雪自甘堕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枫叶纷飞唯美心醉,杯盘狼藉曲终人散,平安夜去欢迎圣诞!
玩物丧志的翻译
- sap one's spirit by seeking pleasures
- терять цель жизни в погоне за удовольствиями
- 道楽(どうらく)に心をとられて志をなくしてしまう
- wer sich mit unnützen Dingen beschǎftigt,der verliert seine Zielstrebigkeit
- en se laissant aller à ses goǔts (vices),on finit par renoncer à ses ambiti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