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形于色的意思
怒形于色的意思解释
形:显露;色:脸色。满腔愤怒显于脸上。
例句(1)怒形于色,在商场上是一大忌。
(2)做人不要怒形于色,以免吃亏上当。
正音“色”,不能读作“shǎi”。
辨形“形”,不能写作“行”、“刑”。
辨析见“怒不可遏”。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指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怒形于色的词典解释
词语解释
怒形于色[ nù xíng yú sè ]
⒈ 满脸怒气、极不愉快的神色很明显。
例说至此,宋参谋怒形于色,目光如炬!问“贺司令对过激党有无除灭方法?”答:“有!杀!”——老舍《赵子曰》
英betray one’s anger; look angry;
引证解释
⒈ 心中的忿怒表现在脸上。
引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二月辛未》:“蔡京 将彊致之…… 朴 力拒不见, 京 怒形於色,然终不害也。”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防御见无影响,不觉怒形於色。”
夏衍 《心防》第二幕:“刘浩如 :喂,是的,是的,我就是……(怒形于色)混帐,谁的命令?”
国语辞典
怒形于色[ nù xíng yú sè ]
⒈ 内心的愤怒显现在脸上。
引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七·子夏蹴酒》:「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东周列国志·第一八回》:「曹沬右手按剑,左手揽桓公之袖,怒形于色。」
怒形于色造句
1., 有的怒形于色、义愤填膺;有的扼腕长叹;有的凄然含泪;有的一脸不平之色却在强忍怒火。
2.听了老师的批评以后,他还有点不服气,甚至怒形于色。
怒形于色的翻译
- be black in the face
- лицо исказило гневом
- zornig ausseh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