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的说文解字解释
部
bù邑部 部 10画 U+90E8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蒲口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1146頁,第4字許惟賢第505頁,第5字
天水狄部。
段注《地理志》天水無狄部。未詳。顧氏祖禹曰:漢天水郡,今陜西鞏昌府以東秦州之境是其地。
从邑。否聲。
段注蒲口切。四部。按《廣韵》曰:部,署也。許冣目曰:分別部居。不相雜廁。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地名。「分别部居」之部乃何字之假借,不可知。小山為部婁,即附婁。
篰(今簿字)署(書)而後分别,部當作篰。
地名也。「分别部居」之部未知為何字之借。小山曰部婁,即附婁之借,部、附疊韻。
白话解释
部,天水郡狄部所在地。字形采用“邑”作边旁,采用“咅”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字形從邑、咅聲。從邑,指與行政區域而言;咅聲,表示音讀。從篆文到楷書皆承戰國文字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邑部

睡虎地簡10.12(隸)秦

老子乙前101上(隸)西漢

縱橫家書162(隸)西漢

古地圖(隸)西漢

嵩山太室闕銘(隸)東漢

北海相景君銘(隸)東漢

石門頌(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天水狄部。从邑咅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