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的说文解字解释
遏
è辵部 部 12画 U+904F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二下反切烏割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95頁,第3字許惟賢第132頁,第11字
微止也。
段注《釋詁》。遏止也。按微者細密之意。
从辵。曷聲。讀若桑蟲之蝎。
段注之字衍。烏割切。十五部。桑蟲蝎見《虫部》。蜀也。亦名蝤蠐。
白话解释
遏,阻止。字形采用“辵”作边旁,“曷”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辵、曷聲,隸書、楷書同。字從「辵」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曷」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曷」字本義為「何也」,古文字學家或以為是「被割下來的果實」,無論依那一說都與「遏」義無關。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辵部

孫臏164(隸)西漢

耿勳碑(隸)東漢

華山廟碑(隸)東漢

池陽令張君殘碑(隸)孫吳

楷書
附检字
微止也。从辵曷聲。讀若桑蟲之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