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部首笔画五行 › 遏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遏的康熙字典意思解释

è

辵 部 16画 正文・酉集下

正文・酉集下

辵部

16画,

U+904F

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烏割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𡘋音閼。爾雅・釋詁》:遏,止也。【註】以逆相止曰遏。廣韻》:絕也。易・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書・武成》:以遏亂略。【註】遏,絕亂謀也。

又,《爾雅・釋詁》:逮也。揚子《方言》:東齊曰遏,言相及也。

又,與按通。詩・大雅》:以按徂旅。孟子》作遏。

又,叶許竭切,音歇 —— 通作曷。詩・商頌》「則莫我敢曷」,叶截烈。【註】曷遏通。

又,叶于歇切,音謁。後漢・崔駰・反都賦》:勒威赫斯,果秉其鉞;如川之流,動不可遏。

康熙字典注解

〔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遏〕字拼音是è,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曷,五行属

〔遏〕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曷声。本义是抑制;阻止,阻拦。

〔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è] ⑴ 阻止⑵ 古同“害”:“无~尔躬”。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