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卷别卷四反切轉推反頁碼第157頁,第6行,第4字述
逐也。從辵𠂤聲。
段注本
白话解释
追,追逐。字形采用“辵”作边旁,“”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從止、?聲,金文從辵、?聲,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同金文。字從「止」或「辵」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為聲符,有兼義的功能,依《說文》,「?」字本義為「小阜也」,不過甲骨文中「?」多用為「軍隊」之「師」,追豕為逐、追?(師)為追,因此「追」從「?」有兼義的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甲955(甲)

夨令方彝(金)西周早期

作周公簋(金)西周早期

鄀公平侯鼎(金)春秋早期

陳貝方簋蓋(金)戰國早期

說文‧辵部

睡虎地簡10.6(隸)秦

繹山碑(篆)秦

張景碑(隸)東漢

楊淮表紀(隸)東漢

熹.春秋.僖廿六年(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逐也。从辵𠂤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