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的说文解字解释
衡
héng角部 部 16画 U+8861
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戶庚切頁碼第138頁,第22字續丁孫
衡
牛觸,橫大木其角。从𧢲从大,行聲。《詩》曰:「設其楅衡。」
𡙏
古文衡如此。
附注《說文新證》:「金文从夨或大、从角,行聲。其初文當即[⿱角夨]或[⿱角大],[⿱角夨]从角、从夨,可能表達的是單支的獸角傾仄不平衡,而獸角往往成雙,因而保持平衡。」
小徐本
卷别卷八反切閑橫反頁碼第357頁,第3行,第1字述
牛觸,橫大木其角。從角、大,行聲。《詩》曰:「設其楅衡。」
鍇注臣鍇曰:「謂牛好牴觸,以木闌制之也。」
反切………頁碼第357頁,第3行,第2字述
古文衡如此。
段注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戸庚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741頁,第2字許惟賢第329頁,第5字
牛觸,橫大木。
段注各本大木下有其角二字。今依《韵會》所據鍇本。按許於吿字下曰:牛觸,角箸橫木所以吿也。是設於角者謂之吿。此云牛觸橫大木。是闌閑之謂之衡。衡與吿《異義》。大木𣃔不可施於角。此易明者。《魯頌傳》曰:楅衡,設牛角以楅之也。箋云:楅衡其牛角。爲其觸觝人也。許說與毛,鄭不同。毛,鄭謂設於角。許不云設於角也。《木部》云:楅以木有所畐束也。亦不言角。云大木者,字從大也。古多假衡爲橫。《玉人》注曰:衡古文橫。假借字也。鄭注《周禮》云:楅設於角。衡設於鼻。如椵狀。楅衡爲二。許於衡不言楅。於楅不言衡。葢亦二之。
从角大。行聲。
段注戸庚切。古音在十部。
詩曰:設其楅衡。
段注詩曰當作《周禮》曰。
古文衡如此。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凡用木抵住者曰衡。漢有水衡都尉,即今釐卡,然用水栅也。
漢「水衡」之制與今釐卡、關柵同,橫木於水。《漢書》「林衡」,在此作栅以管山林。
牛觸,横大木其角。凡以木抵住者曰衡。漢有水衡都尉,水衡者,猶今釐卡,但用水栅也。
白话解释
衡,是牛角上的横木,因为有些牛脾性暴倔,喜欢用尖角抵触人或物,造成损失,所以在牛角上绑上比两角更宽的横木,这样使牛 角不能直接抵触到人或物。字形采用“角、大”作边旁,用“行”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设计一款牛角上的横木。” ,古文的“衡”是这样写的。
字形解说
金文至楷書字形皆為從角、從大、行聲。「角」為獸角,於此特指牛角;「大」為人。角、大相合,表示牛角觸人的意思。「行」為道路,於此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隸書及楷書字形中,「角」字下部作「田」,乃省變之故,構字之意並無不同。《說文》另收錄古文「」。「角」之金文作「
」、「
」,知其上部為角之變形。「
」以示牛角觸人,當是「衡」的初文。在六書中屬於行聲,而《說文》古文字形則屬於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毛公鼎(金)西周晚期

番生簋蓋(金)西周晚期

天策(楚)

曾20(楚)

說文古文

說文‧角部

睡虎地簡15.100(隸)秦

縱橫家書232(隸)西漢

武威簡.有司5(隸)西漢

尹宙碑(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牛觸,橫大木其角。从角从大,行聲。《詩》曰:“設其楅衡。”(𡙏)古文衡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