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奴登切頁碼第333頁,第10字續丁孫
能
熊屬。足似鹿。从𠕎㠯聲。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彊壯,稱能傑也。凡能之屬皆从能。
鉉注臣鉉等曰:㠯非聲。疑皆象形。
附注徐灝注箋:「能,古熊字……假借為賢能之能,後為借義所專,遂以火光之熊為獸名之能,久而昧其本義矣。」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奴登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915頁,第5字許惟賢第837頁,第1字
熊屬。
段注《左傳》、《國語》皆云晉侯夢黃能入於寝門。韋注曰:能似熊。凡《左傳》、《國語》能作熊者,皆淺人所改也。
足佀鹿。
段注故皆从比也。㲋足彘足亦同。
从肉。
段注猶龍之从肉也。
㠯聲。
段注奴登切。古者在一部。由之而入於咍則爲奴來切。由一部而入於六部則爲奴登切。其義則一也。
能獸堅中,故偁賢能。
段注賢古文作臤。臤,堅也。
而彊壯,偁能傑也。
段注此四句發明叚借之恉。賢能,能傑之義行而本義幾廢矣。子下曰: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人以爲偁。亦此例也。韋朋來西烏五篆下說解皆此例。
凡能之屬皆从能。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內經》借能為態,「病能」是也。賢本訓堅,能本訓堅中,引申為廣義之賢能。
白话解释
能,熊属。足形似鹿。字形采用“肉”作边旁,“”作声旁。能(熊)是兽的中坚,因此称贤者为“能”;而强壮者,则称为“能 杰”。所有与能相关的字,都采用“能”作边旁。
字形解说
金文像一隻大獸的樣子,四肢著地,左邊為頭及前肢,右上方為短尾,右下方為後足。戰國文字像獸身站立的樣子。篆文變為從肉、㠯聲,右下像足。在六書中屬於形聲附加實象。隸書、楷書的形體都從篆文來,而有變化,已難以辨識能獸的形狀。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沈子它簋蓋(金)西周早期

能匋尊(金)西周早期

番生簋蓋(金)西周晚期

哀成叔鼎(金)春秋晚期

妾子𧊒壺(金)戰國晚期

信1.018(楚)

望1.37(楚)

說文‧能部

睡虎地簡25.44(隸)秦

縱橫家書8(隸)西漢

定縣竹簡2(隸)西漢

孔宙碑(隸)東漢

熹.易.歸妹(隸)東漢

西狹頌(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熊屬。足似鹿。从肉㠯聲。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彊壯,稱能傑也。凡能之屬皆从能。臣鉉等曰:㠯非聲。疑皆象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