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秦昔切頁碼第137頁,第13字續丁孫
𦔡
異體𦔢、耤
帝耤千畝也。古者使民如借,故謂之耤。从𣐇㫺聲。
附注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甲骨文)象人持耒耜而操作之形……卜辭與金文之異,僅在一為象形文,一為形聲字耳。」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人持耒耕田,金文加昔聲;秦文字象人形的丮旁省略,變成从耒昔聲。」
小徐本
卷别卷八反切疾辟反頁碼第355頁,第2行,第1字述
帝耤千畝也。古者使民如借,故謂之耤。從耒昔聲。
鍇注臣鍇曰:「謂天子親耕耤田,以供祭祀。《國語》曰:『宣王不耤于千畝。』《春秋左傳》曰:『千畝之戰。』即周王所耕地名。《禮・月令》曰:『藏帝耤於神倉。』」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假借當作耤。
借只作耤,古亦作藉。
《說文》無借字=耤。
白话解释
耤,天子亲自带领百姓耕种千亩田地。古昔时代天子征用民力犹如一借,因此称它为“耤”。字形采用“耒”作边旁,采用“昔”作声旁。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乙3155反(甲)

前7.15.3(甲)

耒簋(金)商代晚期

耒父己鼎(金)西周中期

令鼎(金)西周早期

弭伯師耤簋(金)西周晚期

說文‧耒部

睡虎地簡52.2(隸)秦

楷書
附检字
帝耤千畝也。古者使民如借,故謂之耤。从耒昔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