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的说文解字解释
簪
zān兂部 部 18画 U+7C2A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八下反切側琴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1620頁,第2字許惟賢第710頁,第5字
首筓也。
段注《竹部》曰:筓,簪也。二字爲轉注。古言筓。漢言旡。此謂今之旡卽古之筓也。古經無簪字。惟易豫九四。朋盇簪。鄭云:速也。實寁之假借字。張揖《古今字詁》,𢈻作撍。《埤蒼》云:撍,疾也。寁𢈻撍同字。京作撍。經文之簪,古無釋爲筓者。又《士喪禮》。復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衣于裳。注云:簪,連也。然則此實鐕之假借字。《金部》曰:鐕可以衣箸物者。凡《經典》此二簪字外,無言簪者。
从儿。匕象形。
段注此非相與比敘之匕。乃象旡之形也。旡必有岐。故又曰叉。俗作釵。《釋名》曰:叉,枝也。因形名之也。篆右象其叉。左象其所抵以固弁者。側琴切。七部。
凡兂之屬皆从兂。
俗兂。
段注今俗行而正廢矣。
从竹。从。
段注㊟聲。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兂【尊】。
字形演变

說文‧兂部

說文俗字

一號墓竹簡222(隸)西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