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所景切頁碼第108頁,第4字續丁孫
𥅱
異體省
視也。从睂省,从屮。
鉉注臣鉉等曰:屮,通識也。
𡮀
古文从少从囧。
附注《說文新證》:「省與眚本為一字。甲骨文从目、从屮(或从木),會視察草木之意,引申為視察。」金文在『屮』形中畫加圓點,後又把圓點延伸為橫畫,遂明確聲化為从『生』聲。『眚』的本義為省視,其後引申為視察災病,再引申為災病,秦漢以後為了區分此二義,於是把『眚』原形保留給『災病』義,『省視』義則把『眚』字『生』形的下橫筆打斜,分化出『省』字。
小徐本
段注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視也。凡看皆動眉,省則不動眉。
視也。凡看皆動眉,省則不動眉。
白话解释
省,内视。字形采用有所省略的“眉”、“屮”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省”字,采用“少、囧”会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及金文字形皆為從目、從屮。「目」為眼睛,表示觀看;「屮」為初生之草。二者相合正表示視察草木之意。草木引申可為農地、農事。巡視田地,正顯示殷、周時對農耕的重視。戰國文字則於屮下增一斜筆,表示土地,意指草木生於地,為篆文之所本。隸書、楷書則又將「」變形作「少」,使得以目視屮之義遂隱而不見。《說文》另收有古文「
」,其下之「
」當是「目」的變形;其上的「
」,當是「
」的訛變。在六書中,甲骨文、金文、隸書及楷書字形皆屬於異文會意,戰國文字及篆文字形則屬於會意附加實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藤花榭本重文

段注正篆

段注重文
字形演变

甲5(甲)

乙4057(甲)

天亡簋(金)西周早期

曶鼎(金)西周中期

𩰬攸從鼎(金)西周晚期

中山王昔鼎(金)戰國晚期

郭.語2.10(楚)

郭.唐.2(楚)

郭.緇.5(楚)

說文古文

說文‧眉部

睡虎地簡29.22(隸)秦

壽成室鼎(隸)西漢

元始鈁(隸)西漢

華山廟碑(隸)東漢

熹.易.震(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視也。从眉省,从屮。臣鉉等曰:屮,通識也。(𡮀)古文从少从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