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息良切頁碼第106頁,第2字續丁孫
相
省視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詩》曰:「相鼠有皮。」
附注段玉裁注:「此引《易》說从目木之意也。目所視多矣,而从木者地上可觀者莫如木也……此引經說字形之例。」徐灝箋:「戴氏侗曰:『相,度才也。工師用木,必相視其長短、曲直、陰陽、剛柔之所宜也。相之取義始於此會意。』」
小徐本
卷别卷七反切脩祥反頁碼第278頁,第3行,第1字述
省視也。從目、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詩》曰:「相鼠有皮。」
鍇注臣按:所引「《易》曰」,今《易》無此文,疑《易》傳及《易》緯有之也。會意。
段注本
卷别卷四上反切息良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529頁,第2字許惟賢第237頁,第6字
省視也。
段注《釋詁》、《毛傳》皆云相視也。此別之云省視。謂察視也。
从目木。
段注會意。息良切。十部。按目接物曰相。故凡彼此交接皆曰相。其交接而扶助者,則爲相瞽之相。古無平去之別也。《旱麓》、《桑柔・毛傳》云:相,質也。質謂物之質與物相接者也。此亦引伸之義。
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
段注此引《易・說》从目木之意也。目所視多矣。而从木者,地上可觀者莫如木也。《五行志》曰:說曰:木,東方也。於易,地上之木爲觀。顏云:坤下巽上,觀。巽爲木。故云地上之木。許葢引《易・觀》卦說也。此引經說字形之例。
詩曰:相鼠有皮。
段注《庸風》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从目、木。相材,度材。相,扶助瞽者行,引申為宰相,又引申為輔相。因相視又引申為相貌。
相瞽者之相與宰同為賤役,引申為宰相。又相於瞽者有助誼,故引申為相助。又從省視引申為審視。
段注非。……(?)
白话解释
相,察看。字形采用“目、木”会义。《易经》上说:“地上最容易远眺观察的位置,莫过于在树上。”《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注 意看,鼠有多厚的皮!”
字形解说
自甲骨文至楷書字形皆從目、從木。目為眼睛,木為樹。二者相合表示以眼視木之意。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簠雜89(甲)

相侯簋(金)西周早期

作冊折尊(金)西周早期

庚壺(金)春秋晚期

中山王昔壺(金)戰國晚期

包2.121(楚)

包2.171(楚)

郭.六.49(楚)

上(2).昔.1(楚)

望1.7(楚)

郭.窮.6(楚)

說文‧目部

兩詔楕量(篆)秦

睡虎地簡24.28(隸)秦

春秋事語41(隸)西漢

相馬經8上(隸)西漢

熹.易.說卦(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省視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詩》曰:“相鼠有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