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说文解字 › 皛的说文解字解释

皛的说文解字解释

白部 部 15画 U+769B

xiǎo

白部

15画

U+769B

烏皎切

大徐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烏皎切頁碼256頁,第1

皛顯也。从三白。讀若皎。

小徐本

卷别卷十四反切易杳反頁碼655頁,第2行,第1

皛顯也。從三白,讀若皎。

段注本

卷别卷七下反切烏皎切古音第二部頁碼1453頁,第5許惟賢636頁,第5

皛顯也。

段注顯當作㬎。顯,頭明飾也。㬎,眾明也。顯行而㬎廢矣。許云古文以㬎爲顯。則小篆以顯爲㬎久矣。《倉頡篇》曰:皛,明也。按《蜀都賦》。皛貙氓於葽艸。貙氓,貙人也。《江漢》有貙人。能化爲虎。然則皛者,謂顯其形也。李善云當爲拍。誤。

通白曰皛。

段注四字依李善注陶淵明《赴假還江陵》詩引補。

从三白。

段注會意。

讀若皎。

段注烏皎切。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通白。皎、皢、皦(敫,放光,已从白)三字皆从皛孳乳字。

顯也。皎,皢,皦三字皆皛之孳乳字。皦恐是俗字,蓋訓放光之「敫」,已从白矣。

皛(通白)。皎、皢、皦三字皆由皛孳乳。皦恐係俗字,蓋敫已从白,訓放光。

篆体字形

  • 字形演变

  • 附检字

    顯也。从三白。讀若皎。

    CopyRight ©2025 在线字典网[www.zidianzx.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网站所收集内容来自网友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