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的说文解字解释
焚
fén火部 部 12画 U+711A
大徐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附袁切頁碼第336頁,第17字續丁孫
燓
異體焚
燒田也。从火、棥,棥亦聲。
附注段玉裁改「燓」為「焚」,並注:「《玉篇》、《廣韻》有焚,無燓。……份,古文作彬,解云:焚省聲。是許書當有焚字;況經傳焚字不可枚舉,而未見者燓,知《火部》燓即焚之譌。玄應書引《說文》:『焚,燒田也。』字从火燒林意也,凡四見。然則,唐初本有焚無燓,不獨《篇》、《韻》可證也。」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今證之卜辭,亦从林,不从棥,可為段說佐證。或又从草,於燒田之誼更明。」
附注《說文新證》:「从火、林,魯師實先以為會『燒其叢林草萊以事田獵』之意。甲骨文或从黃、从焚(或省為火),為『焚巫尫』之『焚』的專字。『黃』象突胸凸肚之尫;『黃』或作『文』,可能具有表音的作用;又或作『羌』(後加繩繫縛),當是焚羌之專字。」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上反切符分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1934頁,第1字許惟賢第845頁,第6字
焚
燒田也。从火林。
段注各本篆作樊。解作从火棥。棥亦聲。今正。按《玉篇》、《廣韵》有焚無燓。焚符分切。至《集韵》、《類篇》乃合焚燓爲一字。而《集韵》廿二元固單出燓字,符袁切。竊謂棥聲在十四部。焚聲在十三部。份古文作彬。解云焚省聲。是許書當有焚字。況經傳焚字不可枚舉。而未見有燓。知《火部》燓卽焚之譌。玄應書引《說文》焚,燒田也。字从火。燒林意也。凡四見。然則唐初本有焚無燓。不獨篇,韵可證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