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的说文解字解释
澳
ào水部 部 15画 U+6FB3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於六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216頁,第1字許惟賢第964頁,第7字
隈厓也。其內曰澳。其外曰鞫。
段注鞫舊作隈。今正。《爾雅》說厓岸曰:隩隈厓。內爲隩。外爲鞫。郭以隈字上屬。厓字下屬。以許訂之。郭非是。《𨸏部》隈下曰:水曲隩也。隩下曰:水隈厓也。亦隈厓聯文。隩與澳字異而音義同。今《毛詩》聸彼淇奧字作奧。古文假借也。《毛詩》曰:奧,隈也。此言水曲之裏淵奧然也。《大雅》。芮鞫之卽。箋云:水之內曰澳。水之外曰鞫。鞫謂水曲之表圜穹然也。鞫之雙聲爲居窮切。故傴僂之狀曰鞠竆,曰匑窮。水曲之表如弓。故曰鞫。《韓詩》、《漢志》作𨸰。《字林》作㘲。俗本《爾雅》改鞫爲隈。因或取以改《說文》耳。
从水。奧聲。
段注於六切。三部。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字形從水,表示與水相關;奧聲,表示聲音。楷定作澳。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規範字作「澳」。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說文‧水部

楷書
附检字
隈,厓也。其内曰澳,其外曰隈。从水奥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