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的说文解字解释
滅
miè水部 部 13画 U+6EC5
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白话解释
灭,全毁,无一幸存。字形采用“水”作边旁,“烕”作声旁。
字形解说
烕是滅的本字,滅為烕的後起字。烕,甲骨文之字形或作從火、戉聲,或另於戉聲下加「又」形,以示滅火之意。戰國文字因形似之故,已將戉訛作戌,篆文承之作烕。滅,戰國文字從水、戌(戉的形誤)聲,篆文從水、烕聲。古文字之聲符雖有訛變或代換,乃文字衍化之通例,並不影響字義。從水,表示與水相關;烕聲,表示音讀,也表示滅火之意。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隸變作、
,楷定作滅,規範字作「灭」。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子犯鐘(金)春秋中期

燕王職壺(金)戰國晚期

郭.唐.28(楚)

說文‧水部

繹山碑(篆)秦

流沙簡.簡牘2.15(隸)西漢

王氏鏡(隸)西漢

華山廟碑(隸)東漢

熹.春秋.僖十七年(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盡也。从水烕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