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徐本
小徐本
段注本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力鹽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233頁,第4字許惟賢第972頁,第2字
溓溓,薄仌也。
段注溓溓二字依《文選注》補。潘岳寡婦賦曰:水溓溓以微凝。按《食部》䭑下云:讀若風溓溓。葢當云讀若風溓之溓。風溓,謂風之蹙凌也。
或曰中絕小水。
段注《玉篇》、《廣韵》作大水中絕小水出也。當是古人所見完本。後奪誤爲四字耳。謂大水中絕小水之流而出也。八字一句。《公羊傳》曰:周公盛。魯公燾。羣公溓。何曰:盛者,新穀。燾者,冒也。故上以新也。溓者,連新於陳上財令半相連耳。此溓引伸之義也。《公羊》疏。本作溓。今本《公羊》作廩。誤。鄭注《周易》引羣公溓,見詩《采薇・正義》。
又曰淹也。
段注晁以道云:唐本有此四字。楊上善注《素問》云:溓,水靜也。於此義相近。淹篆下無此義。於此補見。
从水。兼聲。
段注力鹽切。七部。按宋晁以道所據唐本力簟反。楊上善《素問》注廉檢反。李善《文選注》力檢反。
或从廉。
段注晁以道云:唐本有。見《樓攻媿集》。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溓溓與廉隅同,有棱角也,冰有棱角也。《公羊傳》「羣公溓」,溓當訓兼。
與《公羊》之「廩」一聲之轉。
溓、廉(廉隅也)同聲,廉有棱角,薄冰亦多棱角,故曰溓。《公羊》「羣公溓」,溓當訓兼。
溓、廉(隅)同聲,廉有棱角,薄冰亦多棱角,故溓溓訓薄冰。
篆体字形

藤花榭本正篆

段注正篆
字形演变

𡩝鼎(金)西周早期

厚趠方鼎(金)西周早期

𤔲鼎(金)西周早期

說文‧水部

漢印徵西漢

漢印徵西漢

碩人鏡(隸)東漢

楷書
附检字
薄水也。一曰中絕小水。从水兼聲。


